暖阳化冰
春天如此美丽,迎春花、连翘、玉兰、山桃、碧桃、樱花等竞相绽放、目不暇接,让人愉悦......
喜忧交加于天津海顺印业包装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海顺”)党支部书记袁汝海心中,喜的是,员工陆续返厂、追加订单增多,车间一派繁忙;忧的是,海顺“智能工厂”建设,尚有千万资金缺口。
这是飞翔的“羽翼”,该项目有望实现海顺的全流程、全业务提速增效。面向未来的扩张式发展,海顺在产品、市场、设备、研发、人才储备等多有准备、只待插上“智能工厂”翅膀,例如引入了亚洲最先进的高宝“8+1”等设备;成立了精品、表面及彩包、食品包装车间,进军食品、化妆品包装等市场,与海底捞、麦当劳、雀巢、伊利、蒙牛等一批国内外巨头建立深度合作;组建了拥有平面、结构、工艺、功能造型等设计师的包装产品研发团队,为高端客户创造价值、引导客户消费,且拥有了42项专利......
这是浩大的工程,“智能工厂”斥资2亿元,将海顺车间“动(大)手术”,将原本“工字形”车间改造成“回字形”车间,且在软硬件系统上大手笔投入。其已建设年余,计划2020年建成。疫情趋缓,项目复工在即,工程款却缺口。本不是问题,只因大客户疫情下无法按时交付货款。
暖心的考察,送来“及时雨”。3月17日,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集团”或“天津出版传媒集团”)党委书记、总经理杨红杰,副总经理张云峰,市场营销部副部长(主持工作)张绍宇,天津滨海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滨海能源”)总经理李勃洋,集团综合部部副部长郭瑛(主持工作)一行走访了海顺,除送来12000个口罩,杨书记还当场表态,海顺是对集团作出了贡献的企业,集团将助力海顺渡过难关。
需要说明的是,作为拥有出版全产业链的大型国有文化产业集团,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拥有直属单位21家、控股一家上市公司滨海能源。2016年12月31日,海顺成为滨海能源控股子公司。目前海顺已跻身“2019中国印刷包装企业100强”63位;已成为滨海能源旗舰板块、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旗下强势印刷板块。
海顺战“疫”
繁忙的生产、有序的摆放,忙而不乱;无尘的环境、清洁的空气,令人身心舒悦,集团杨红杰书记一行,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海顺印刷及装订车间,察看了印制的样书。作为上级直管单位负责人,杨书记还与袁汝海等海顺高管进行了座谈,诚恳地了解了海顺的经营、防疫、发展情况及其困难。
心潮澎湃的袁汝海,切实感受到了集团的关切,将近期所做的工作一一道来。
疫情爆发时,海顺700名员工中,近180名员工留守、其余人员返乡。要确保(疫情保障物资)生产及防控并行,对员工的出行轨迹监控也要覆盖到返乡人员,对海顺是严峻挑战。海顺采取了“雷霆手段”与“春风化雨”结合的方法,在武汉封城前就实施了“劝阻返城员工(含湖北籍)留下”、“留厂人员不许外出”、“风险人员禁止入厂”、“大数据监控全员出行轨迹”等“防控关口前移”措施,旨在彻底切断感染源。其中,公司技术部自行开发的员工动态监控系统,可每天动态收集、分析、判断、管理全员疫情防控安全问题。
防控给员工在生活、心理带来影响,初期不为大家所理解。公司“润物细无声”式的关爱,让无法与家人团聚的留守员工,化解了思乡之情、恐慌心理。首先,距家仅十余分钟车程的袁汝海,放弃了阖家团圆、选择与员工同行,自腊月二十七起一直未离开公司。其次,公司在住宿、伙食、节庆等作了特殊安排,对留守员工“免费吃住”;即便特价飞涨,坚持提高伙食标准;定期采购员工所需生活物资发给员工,解决了员工后顾之忧,其中,袁汝海还自购各类食品送给不愿到食堂就餐的员工;节庆也依然过的热热闹闹的,大年三十,公司为员工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、每人派发了红包,元宵节还通过合作伙伴津乐园订制了上等汤圆、送给员工。
生产之于海顺,节前就一直未停。早早便实施“战时状态”天津市,急需向一线派发防疫资料,市委宣传部腊月二十七向袁汝海下达了紧急赶制一百万册《疫情防控宣传册》任务。作为紧急生产小组组长,为提前完成市委任务,袁汝海以战时状态要求自己,常常自备简餐于桌、凑合应付,不分昼夜指挥、协调、督促、查看生产进度,常常困得一坐下就睡着了。节前以来,袁汝海连续统筹指挥员工完成了市委宣传部、南开区、东丽开发区、天津市科学技术出版社、天津市武清区卫生健康委员会、天津市肯德基有限公司、天津慈善协会、天津教育出版社等急需的相关防疫印刷品440万多万册/张......
如果没有疫情,海顺完成今年十亿销售目标有底气。所幸,公司组建了年轻化、专业化、职业化,有新思维的高管团队,防控,及生产、市场、营销、沟通、招工等都井井有条;止损、争业绩稳健推进。如今难题摆在面临,智能工厂的建设已进入关键阶段,缺口资金成了拦路虎。
发展动能
无论是海顺经营发展、疫情防控等方面的成绩,还是袁汝海的党性和担当,杨书记都给予了高度评价,并就海顺缺口资金问题明确表态。
砥砺前行结硕果。杨书记动情地说道,“把海顺发展好也是我的责任”。海顺是集团的海顺、集团对海顺寄予厚望,对海顺的业务要给予支持。海顺纳入上市公司(滨海能源)管理后,三年“对赌协议”基本完成,为上市公司作出了贡献。集团支持海顺,就是支持上市公司;海顺发展了,上市公司就发展了。
危难时刻显担当。杨书记表示,袁汝海提前布局、体现了危机意识;措施有力、体现了领导能力。疫情期间海顺一直坚守着生产阵地,疫情防控最关键时刻,冲得上、顶得住,是靠得住的企业,印刷了大量防疫印刷品,例如市委市政府、科技出版社等所需的各类防控印刷品,为天津的疫情防控做出了贡献。
如履薄冰逐“双赢”。杨书记要求,防控不可松懈,外地员工返厂还是要坚决隔离!管理上要采取措施把损失时间抢回来、把损失降到最低;生产不等不靠,主动出击,把物流、货源等产业链打通。3月底4月初,业务肯定有爆发式增长过程,产能会逐步增加,要做好准备。特别困难的地方,要寻求政府支持。
持续挖潜立优势。杨书记寄望,海顺要深入思考如何用好先进装备、进一步降低成本、拓展更大市场;要发展高端印刷、附加值更高产业,形成“人无我有、人有我优”海顺竞争优势。海顺想真正成为大品牌,还需要扩张,集团会提供支持。集团党委也决策,集团所有印制任务,都要放到海顺和新华(注:天津传媒出版集团旗下子公司)印刷。
暖阳和煦驱“雾霾”。杨书记明确表示,集团将通过直接借款方式,打通海顺智能制造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此表述令袁汝海激动异常,热泪盈眶,多日的愁绪驱散,深感杨书记有温度、有担当、敢作为。最后,袁汝海希望疫情结束后,能就海顺工作向集团领导做述职,让集团全面检视海顺和自己!
咨询热线
+86 022 84840016